A股突发“逆转”!官方媒体再度发声
1月8日市场午后探底回升,三大指数涨跌不一
1月8日,A股市场午后出现戏剧性反弹,尽管早盘一度大幅下挫,但午后走势逆转,三大指数最终涨跌不一。收盘时,沪指微幅上涨0.02%,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则分别下跌0.54%和0.98%。
盘面上,机器人概念股集体反弹,爱仕达等超过十只股票涨停。数据中心电源概念股持续活跃,华塑科技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幅达到20%。消费股方面,零售和养老板块表现强劲,东百集团更是上演了从跌停到涨停的“地天板”行情。
全天成交额达到1.24万亿元,较上个交易日增加了1663亿元,显示出市场的交投热情有所升温。然而,热点轮动频繁且持续性有限,导致个股跌多涨少,超过3200只股票下跌。
政策催化助力家电与人形机器人板块走强
午后行情的逆转背后,有多个消息面因素的推动。家电和人形机器人成为市场焦点,主要受益于政策层面的支持。
家电方向,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了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。该政策不仅加大力度支持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,还将新增四类家电产品纳入补贴范围,每件产品最高补贴2000元。这一政策有望刺激家电消费,带动相关企业业绩提升。
人形机器人方向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的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,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,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、脑机接口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。这为相关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。
市场调整原因及未来展望
近期A股市场的调整,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,国内政策进入“空窗期”,海外降息预期放缓;另一方面,岁末年初市场风险偏好回落,导致中小盘股和部分科技股调整幅度较大。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指出,自2024年“924行情”以来,市场在政策预期和流动性驱动下,中小盘股估值抬升明显,但由于进场资金多为短线性质,元旦前的技术破位引发了快速杀跌。
对于后市,分析人士普遍建议投资者控制风险,静待短期风险充分释放,并等待具有延续性的领涨方向出现再行跟随。三十三度资本基金经理程靓认为,当前市场调整属于正常回调,预计维持1至2周时间。在此期间,建议保持六成仓位左右,持股过节为主。总体来看,2025年市场仍有望冲击4000点。
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增强,一季度或迎降准窗口
政策层面对降准降息的关注度显著增加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适时降准降息”,中国人民银行也多次强调“择机降准降息”。上海证券报评论称,这些表态与今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一致,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积极。
短期内,分析人士认为一季度存在降准落地的窗口期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,央行将在关键时点发力,实施降准降息,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工具效用。全年来看,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,2025年有望降准1个百分点左右,降息幅度可能保持在40至50个基点。
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,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
学习时报刊文指出,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,是稳住和提振资本市场、促进投资和融资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。具体措施包括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投资限制,构建支持长期投资的政策体系,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,优化税收政策,并建设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。
通过这些措施,A股市场有望引入更多增量资金,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和稳定性,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回报。
市场结构与投资策略
展望未来,兴业证券认为,在反转逻辑的大框架下,更需要关注的是这轮行情能走多远。面对阶段性震荡波动,关键是把握好预期与现实的节奏,利用短期波动进行布局。
从短期来看,市场整体仍处于预期驱动阶段,呈现大盘红利+小盘主题的“哑铃型”配置。1月份(从年初到春节前),“哑铃”可能更偏向大盘和红利一端;而2月份(尤其是春节后到两会期间),“哑铃”将更偏向成长和主题一端。
从中长期维度看,行情能否持续最终取决于盈利支撑。3、4月份将是评估内需顺周期资产和困境反转类资产表现的重要窗口期。届时,市场将依据政策信号和基本面验证重新选择方向。